(一)再制造的概念
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“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,實施高端再制造、智能再制造、在役再制造,推進產品認定,促進再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”。
再制造是指對廢舊產品進行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,使其質量特性達到或優于原有新品水平的制造過程。再制造是制造產業鏈的延伸,也是先進制造和綠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再制造產品在產品功能、技術性能、綠色性、經濟性等方面不低于原型新品,其成本是新品的40-50%,可實現節能60%、節材70%,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%,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。再制造是推進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理念、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,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,高度契合了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。
傳統的裝備全壽命周期是“研制—使用—報廢”,其物流是開環系統;而再制造裝備的全壽命周期是“研制—使用—報廢—再生”,其物流是閉環系統。再制造的出現,完善了產品全壽命周期的內涵,使得產品在全壽命周期的末端,即報廢階段,不再成為固體垃圾。
(二)綠色再制造技術重點領域
根據再制造的技術特點及產業發展特點,當前我國再制造產業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下幾部分。
1.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
我國作為汽車制造和使用大國,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工程產業化勢在必行。2008 年國家發改委啟動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是指以廢舊汽車零部件作為毛坯,以再制造工程為技術依托,以再制造工程產業化為形式,在對廢舊汽車全面拆解、鑒定和技術改造的基礎上,采用專業化、批量化的流水線生產方式,并通過嚴格的產品質量管理和市場營銷模式,參照新品技術標準和檢驗標準,恢復零部件和整機性能的工程活動。已開展再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、變速器、啟動電機、發電機、電子控制單元等關鍵、高附加值的汽車零部件。
2. 流程工業裝備再制造
鋼鐵、化工、冶金、能源、電力等行業的重大技術裝備再制造工程的產業意義重大。鋼鐵冶金重大裝備中的高爐渣口、風口、軋輥、連鑄機軋輥、爐底輥、熱軋工具、機油壓柱塞;石油化工重大技術裝備中的高溫高壓反應容器、裂解爐管、大型儲油設施;火力發電重大技術裝備中的汽輪機葉片、缸蓋、磨煤機零部件、鍋爐“四管”;水力發電重大技術裝備中的水輪機葉輪,以及風力發電機、燃油發電機、太陽能發電機的關鍵零部件開展再制造工程。
3. 工程機械、農用機械、礦采機械再制造
我國是工程機械、農用機械和礦山機械的使用大國,設備保有量大,品種多,截至2014 年年底,我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保有量約為700 萬臺。此類設備多是由于重載而導致零部件表面磨損、腐蝕和斷裂而失效報廢,實施再制造工程可提高性能、延長服役年限,獲得節能、節材、減排效果,從而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。